近日,华为问界、智界与小米 SU7 等热门汽车品牌接连被"擦边取名" 。宗申三轮车在 7 月 8 日发布会上推出 "问界 Q1 ""智界 S300 " 等 128 款新品,直接照搬鸿蒙智行注册商标;而抖音微短剧《裁员后我的美女总裁求我复职》更以 "余程冬"(谐音余承东)、"骁米集团"(谐音小米)、"苏柒"(谐音小米 SU7)等角色名引发热议。
面对质疑,宗申工作人员回应称,现场发布的休闲三轮车仅有一款名为 "宗申智客 S1 ",其他展示均为产品车型规划,未上市的名称只是代号,上市时会根据产品定位调整。他们强调,网络上的 "三蹦子""老年车" 等称呼带有歧视色彩,断章取义博热度的行为不可取。不过,有律师指出,若海报内容导致消费者混淆,仍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,目前宗申已删除相关海报。
从法律角度看,这些行为藏着不少风险。华为相关公司早在 2020 年就注册了 "智界" 商标,赛力斯也有多个 "问界" 商标,都属于第 12 类运输工具。宗申三轮车和汽车同属这个类别,直接用一样的名字,按照《商标法》第 57 条,这已经构成了商标侵权。法律圈人士指出,三轮车与汽车同属交通工具类,商标分类高度重合,直接照搬注册商标极易构成侵权。
《裁员后我的美女总裁求我复职》这部短剧更夸张,把 "宋明珠" 刻画成决策失误的管理者,要是大家联想到董明珠,可能就涉及名誉权侵权了,民法典第 1024 条可是明确禁止用侮辱、诽谤这些方式损害他人名誉的。对此,律师指出,故意用谐音让观众联想到真人,并将其塑造成反派,可能构成名誉权侵权。剧中角色名虽用谐音,但足以让公众联想到现实人物,若剧情贬低相关企业形象,可能构成名誉权侵权甚至损害商业信誉罪。并且,短剧免费与否不影响侵权认定,只要满足侵权要件(行为、后果、因果关系、主观过错),制作方就可能被追责。
另外,2025 年 1 月实施的《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》政策,要求不能低俗擦边,这部剧备案名和实际播出名不一样,还 "碰瓷" 公众人物,很可能会被下架整改,国家广电总局最近也说要 "分类分层审核",重点微短剧得有《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》,这种打擦边球的作品肯定会被管得更严。
对于短剧《裁员后我的美女总裁求我复职》,抖音客服表示无法直接判定违规,需通过举报流程处理。目前制作方尚未公开回应,而华为、小米等品牌方也未对此事件正式发声。
从市场角度来说,这些行为的影响可不小。问界、智界是华为的高端智能汽车代表,品牌能卖上价,靠的是技术创新和品质口碑。宗申把这些名字用在三轮车上,消费者可能会觉得 "高端品牌变 low 了",尤其是在三四线市场,这种误解可能会让品牌的高端定位受影响。
说到底,问界、小米被 "擦边取名" 这事,其实是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利益之间的较量。在这个 "酒香也怕巷子深" 的时代,企业想提高知名度可以理解,但必须守住法律底线。华为、小米能做起来,靠的是技术积累和用户口碑,不是耍小聪明。以后监管会更严,法律也会更完善,"打擦边球" 的空间会越来越小。只有专注创造价值的企业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。
嘉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